在运动会的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是拼搏的勇士。他们挑战极限、挥洒汗水,为了荣誉和梦想而战。然而,激烈的角逐往往伴随着受伤的风险,那些或轻或重的伤痛,是他们为梦想付出的代价。此时,赛后保障工作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为受伤的运动员带来温暖与希望。给受伤运动员上药包扎,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蕴含着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这是保障他们能够继续前行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此次关注的焦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运动员受伤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帮助受伤的运动员,既然大家准备好了,就让我们开始吧!
一、赛前准备:未雨绸缪,万事俱备
在运动会开始之前,完善的赛后保障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针对运动员可能受伤后的上药包扎环节。医疗团队需要准备充足且种类齐全的医疗用品,如消毒药水(碘伏、酒精等)、无菌棉球、绷带、创可贴、云南白药气雾剂、镊子等。这些物品要分类整理,放置在易于取用的医疗箱中,并确保医疗箱在各个比赛场地都有合理的分布。
同时,对参与保障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如何快速判断伤势、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包扎方法等。而且,要与运动会组织方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各个比赛项目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受伤类型,比如田径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擦伤、扭伤,球类运动中可能出现的碰撞伤等,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二、现场观察:迅速反应,准确判断
在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后,医疗保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接近运动员的过程中,就要开始观察运动员的姿势、表情以及受伤部位的大致情况。摔倒受伤,注意观察是身体先着地的部位,是否有明显的出血、肿胀或畸形。
到达运动员身边后,保持冷静,轻声询问运动员的感受,疼痛的程度、具体位置等。确定其开放性伤口的大小、深度和污染程度。
三、伤口处理:细致入微,防止感染
确定伤势后,对于有伤口的情况,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小心谨慎地用镊子小心地清除伤口的异物,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然后,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消毒药水,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擦拭。
在消毒完成后,对于伤口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绷带包扎,包扎时注意力度适中,要保证纱布不会松动脱落,还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为了避免伤口出血较多,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用止血带绑扎,定时把止血带松开,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四、伤痛缓解:对症下药,减轻痛苦
除了伤口处理,还要帮助运动员缓解疼痛。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对损伤的部位进行适量涂抹,可以起到较好的消肿止痛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密切观察运动员使用药物后的反应,防止出现过敏等异常情况。
五、包扎固定:稳固支撑,促进愈合
移动运动员之前,要使用用木板制作的夹板固定受伤肢体。在固定时,用绷带将夹板与肢体紧密捆绑,并且注意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垫上毛巾,防止皮肤受压造成二次伤害。脱位的关节在复位后也进行适当的包扎固定,限制关节活动,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在包扎过程中,要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肘关节保持屈曲 90 度。告知运动员在包扎固定期间保持受伤部位的清洁、避免过度活动。
运动会运动员赛后的上药包扎保障工作,它也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任务,需要医疗团队的专业、专注和快速反应,确保运动员在受伤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减少伤痛对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让他们能在后续的生活和训练中尽快恢复。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处理受伤运动员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运动中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也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上顺顺利利,开开心心,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的大学生活,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