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黑龙江大学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师者,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师德的崇高篇章,展现着时代楷模的风采;在这片知识的殿堂里,还有这样一些团体,他们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创新实践,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教书育人的壮丽画卷……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黑龙江大学全媒体中心与教师工作部共同推出系列报道《师德榜样》,今天带您走进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网络安全学院)马吉权老师的故事……

马吉权,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教授,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党委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CCF哈尔滨执委。曾获黑龙江大学首届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2021年,获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培育对象,多次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从教20多年来,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在政治上讲忠诚、行动上讲纪律、组织上讲服从,在思想道德情操、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科研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黑大沃土护春苗茁壮成长溢馨香
1998年,马吉权本科毕业留校,从青涩的辅导员起步,历经实验员的锤炼,直至如今深耕于教学一线,每一个岗位都成为他践行党员先锋模范精神的坚实阵地。数十载春秋,他几乎踏遍了计算机专业的每一寸知识沃土,从编程基础到高深莫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不留下他传道授业的身影。面对教学任务的更迭与挑战,他从未有过丝毫迟疑,总是以满腔热情与严谨态度,精心雕琢每一堂课,力求让知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011年,马吉权开始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他带领团队跨越重重难关,成功完成了省级、国家级的专业评估与验收工作。2019年,计算机专业迎来了省级与国家级“双万”专业申请及工程认证申报的双重考验。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中流砥柱作用,勇于担当,细致规划,将复杂任务逐一拆解,参与资料筹备的每一个细节,最终不负众望,成功摘得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殊荣,书写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传道授业育英才桃李芬芳满园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马吉权孜孜不倦地磨砺心性与德行,以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引领并激励着每位学子的心灵之旅,倾尽全力为他们构筑起坚固而明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之塔。当学子偶有迷失或疏忽,他总能巧妙地将严厉指正化作细雨润无声的教诲,引导学生自省于心,让错误成为成长的养分,滋养其道德之林愈发葱郁。

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吴若是一名身负挑战、却意志坚强的脑瘫少年,自踏入校园那一刻起,便成了马吉权心中的牵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从本科四载的寒窗苦读到硕士三年的科研磨砺,他以一指之力,在键盘上敲击出生命的强音,昔日的稚嫩孩童已蜕变为高科技领域的参天大树,书写着“无弱”人生的辉煌篇章。“七年扶若”,马吉权用关心和慈爱,与学院师生共同见证了不屈与成长的力量。
内聚智慧引创新外联合作拓视野
马吉权厚植于黑大沃土,积极汲取养分,不断成长。201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技术博士后出站,2017-2019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作为访问学者从事医学图像分析相关技术的研究。

马吉权积极探索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分别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浙江大学、迪拜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度的合作。他还先后与北京东方通,工大软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做到实处,为龙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践初心爱暖人间献温情
2010年开始,马吉权开始参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志愿服务工作,助力搭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桥梁。作为“中国蓝天救援队”的一名正式队员,他多次参加松花江水域救援、沉船打捞、高危水域值勤等活动。2023年夏季,他随队奔赴五常、尚志、牡丹江等抗洪一线,连续奋战72小时。作为一名“红十字急救员”,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走进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和社区、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急救知识公益讲座”“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活动20余场。从1998年以来,常年参加公益献血活动,累计献血6000多毫升。由于其在公益活动方面的突出表现,先后于2022年和2023年获得哈尔滨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称号。
